中文字幕av高清波多野结衣,亚洲国产成人福利精品,最新中文AV岛国无码免费播放,色欲aⅴ 无码

佛教基本知識

(表二十四)

第十、所觸一分,是身根所對,身識所緣的境界?!秾Ψā氛f二十二種:滑、澀、輕、重、軟、暖、急、冷、饑、渴、飽、力、劣、悶、癢、黏、病、老、死、疲、怠、勇。觸有二種:一能觸、二所觸。能觸中又二:一觸心所法,二能觸身根。所觸有二:一能造四大種,二所造觸處。為了簡別能觸,故說所觸。所觸中有能造的地等四大,如前已說,這里唯是分辨所造的滑澀等,所以說言一分。這所觸一分,《五蘊論》里,列滑性、澀性、重性、輕性、冷、饑、渴等七種。但有等字,若據《對法》,即等軟暖等十五法,總為二十二種?!惰べふ摗返谝患拔迨?、《顯揚論》第一等,除一二法外,大體相同。(《瑜伽》第一增怯立二十三,五十四減暖急立二十,《顯揚》第一立二十二,有暖無軟。)《五蘊論》列七觸名中,前四種安置性字,后三種則沒有性字:《瑜伽》第一列名中,也是在滑、澀、重、輕、軟五觸后加性字,其余的則都無性字。《瑜伽》五十四卷攝決擇分里舉觸的依因也是這樣,《對法》列二十二觸,則都沒有性字。關于有性字無性字的道理,是因為滑澀等是從自性立名,以滑即性,故言滑性。澀性等準例可知。其余觸法,皆從果上立名,所以不置性字。如《廣五蘊論》說:‘暖欲為冷,觸是冷因,此即于因立其果稱……。欲食為饑,欲飲為渴,說亦如是?!@就是說,由內身有觸力令欲暖,有觸力令欲食,有觸力令欲飲,所令的欲名冷饑渴;即能令的觸從果為名,名冷饑渴。因為冷饑渴等相隱難知,若不約果以明其體,則無從顯現,故以因從果而立觸名?!秾Ψㄕ摗芬韵喙省⒛?、稱故、觸故、執(zhí)故、雜故、界不平等故、界平等故八因相配建立二十二觸,《瑜伽》五十四卷攝決擇分中說有諸觸建立的依因十八種。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3日 下午9:06
下一篇 2024年5月13日 下午9:07

相關推薦

  • 佛教基本知識

    (表四) 以上所說減緣減行最后觀留欲界苦諦下一非常行相擬入見道,僅是舉例而言,實際入見道時,雖然都是從苦諦下一行相悟入,但由于修行人根器有異,所觀留的行相亦有所不同。依《毗婆沙論》…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佛教基本知識

    四、順抉擇分 (一)暖位 修解脫行者,在修習總相念住之后,其觀智漸次成熟,乃至增進成為上上品,即能引生順抉擇分四善根位的初位善根,名為暖法。無漏圣道,猶如于火,能燒毀其粗硬不調如柴…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二)煩惱所知二障 一、煩惱障:煩是擾義,惱是亂義,擾亂有情身心,不令出離生死苦海,故名煩惱。障是覆蔽義,即煩惱覆蔽涅槃不得解脫,是名為障,煩惱即障,故名煩惱障。其體即遍計所執(zhí)實我…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業(yè)力與輪回(三)

    六、業(yè)的自性: 佛法中所講的‘緣起性空’是最講究的法。這句話之意是:一切法都是眾因緣在生滅,它的本性不可得,起行本空,沒有自性,不是永恒存在,是無償的,這是萬法的實相,就是空相。這…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二)別相念住位 修解脫行者,由修五停心觀,心便得定。既已成就了殊勝的奢摩他,為了成就毗缽舍那,則應進一步修習四念住觀。四念住是: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于身等四相別別觀察…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佛學基本知識

    (表二十) (一)四大種是:地界、水界、火界、風界。地界以堅勁為體性,水界以流濕為體性,火界以溫熱為體性,風界以輕動為體性。界是能持義,即地等能持自相及所造色,令其相似相續(xù)不絕。大…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 地藏經基本知識

    三、圓滿親近法:圓滿親近善知識的方法,《瑜伽師地論》四十四卷說有四種,如彼論說:‘當知菩薩由四種相,方得圓滿親近善及。一于善友,有病無病,隨時供侍,恒常發(fā)起愛敬凈信。二于善友,隨時…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在家居士如何學佛?

    在家居士 如何學佛? ? 走過許多道場,參加多場法會,聽過不少開示,你是否會有種感覺:這樣的行程要走到什麼時候? ? 曾經聽過道友問:超渡法會要參加到什麼時候?這樣的疑問普遍存在佛…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2日
  • 佛法知識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能夠觀察自在心的菩薩們,在實踐甚深的智慧到彼岸的成佛之法的時候。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就是已經進入中道現觀的境界里面了。雖然能觀的是妄心,所觀的是真心,但必須依…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五) 問:為什么依根境建立處,而不依六識立處呢?《對法述記》以兩義解答,第一義以界處相待義作解釋,即能持各界,根境能持六識,六識亦能持自己的自體,根境識各有能持義,故界立十…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發(fā)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