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小乘與大乘:
乘,車之義。小乘即小車,只能自坐或乘坐少數(shù)人;大乘即大車,可以乘坐很多人。小乘指聲聞乘和緣覺乘,大乘指菩薩乘和佛乘。
小乘:只能乘坐少數(shù)人的小車之義,只是自度,不發(fā)大愿度他,有聲聞、緣覺兩種。但遠(yuǎn)超凡夫、外道。外道并不是貶義詞,只是說他們不是佛道。小乘的修行人開悟時(shí),即斷除我見、疑見、戒禁取見之三縛結(jié),證得初果須陀?。晃蚝笃鹦?,歷經(jīng)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逐漸斷盡貪、嗔、癡、慢、疑之五根本煩惱,則證得四果阿羅漢。初果、二果、三果為分證,四果為滿證。緣覺的解脫果位,名辟支佛。阿羅漢和辟支佛,都只是小乘聲聞、緣覺證得解脫時(shí)的果位名詞,連菩薩都還稱不上,所以更不是佛。但他們已是出世間的圣人,如誹謗出世圣人,則有無量罪過。
大乘:可以乘坐許多人的大車之義,不但自度,而且發(fā)大愿度他。修習(xí)大乘法并受了菩薩戒的,就可以稱作菩薩。大乘的法,是成佛的法。為了生生世世隨佛修學(xué),菩薩永不入無余涅盤,八地以前的菩薩還要有意留一點(diǎn)點(diǎn)煩惱,以潤(rùn)來生,叫作“留惑潤(rùn)生”。大乘菩薩不僅僅是要使自己開悟、解脫、成佛,更要幫助眾生開悟、解脫,走上成佛的道路,所以叫大乘。
佛法可總結(jié)為一百個(gè)法,分為五大類,叫五位百法:
一、心王法:有八個(gè)識(shí),也叫八大心王,即眼識(shí)、耳識(shí)、鼻識(shí)、舌識(shí)、身識(shí)、意識(shí)、末那識(shí)、阿賴耶識(shí)。
二、心所法:共有五十一個(gè),是與心王共行的法,如臣佐王,全稱為心所有法,有六類:
1、遍行心所法,有五個(gè):觸,作意,受,想,思。
2、別境心所法,也有五個(gè):欲,勝解,念,定,慧。
3、善心所法,有十一個(gè):信、精進(jìn)、慚、愧、無貪、無嗔、無癡、輕安、不放逸、行舍、不害。
4、煩惱心所法,有六個(gè):貪、嗔、癡、慢、疑、惡見。
5、隨煩惱心所法,有二十個(gè):忿、恨、惱、覆、誑、諂、憍、害、嫉、慳、無慚、無愧、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舉、失念、不正知、散亂。
6、不定心所法,有四個(gè):睡眠、惡作、尋、伺。
三、色法:有十一個(gè),即五根,六塵。
五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
六塵: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
四、心不相應(yīng)行法:有二十四個(gè):得、命根、眾同分、異生性、無想定、滅盡定、無想報(bào)、名身、句身、文身、生、住、老、無常、流轉(zhuǎn)、定異、相應(yīng)、勢(shì)速、次第、時(shí)、方、數(shù)、和合性、不和合性。
五、無為法:有六個(gè):虛空無為、擇滅無為、非擇滅無為、不動(dòng)無為、受想滅無為、真如無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