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共有二十八重,其中欲界六重,色界十八重,無色界四重。
一、欲界天(共六重):
四天王天、忉力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二、色界天(共十八重):
1、初禪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
2、二禪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
3、三禪天:少凈天、無量凈天、遍凈天。
4、四禪天:無云天、福生天、廣果天、無想天(無想天在四禪中是一個錯誤的岔道,誤認(rèn)為滅了意識就能證無余涅盤)、(下面五重也叫五凈居天,是已經(jīng)證了果的圣人所居住的地方)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xiàn)天、色究竟天(釋迦牟尼佛在人間示現(xiàn)涅盤后,仍在此色界的最高頂——色究竟天,以圓滿報身為地上菩薩講一切種智的成佛之道)。
三、無色界天(共四重):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
大乘成佛之道的修行次第:共五十二個,可以分成七個大層次。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為好記,說“信住行向地等妙”。
大乘五位:此五十二個次第又可以建立為五個階段,經(jīng)三大阿僧祇劫:
第一大阿僧祇劫:
一、資糧位:從初信,到第五住。其中從初住到第五住,外門分別修前五度,即初住重點修布施,二住重點修持戒,三住重點修忍辱,四住重點修精進,五住重點修禪定,累積見道資糧。
二、加行位:第六住。重點外門修般若。見道前要加修四個法,叫四加行,即暖、頂、忍、世第一。
為什么叫外門? 因為還沒有真正進入大乘之門。什么時候算是入了大乘之門?從第七住真見道位以后。六度(即六波羅蜜)是大乘菩薩修成佛之道的主法,但修六度有不同的階段和不同的層次。從初信位開始到第六住,都是外門修六度,而從第七住開始到第十回向,都是內(nèi)門修六度。從初地開始到十地,仍然是修六度,只不過更深更廣罷了,所以六度增廣為十度,即第六般若度,又開為五度:六地重點修般若波羅蜜多,七地重點修方便波羅蜜多,八地重點修愿波羅蜜多,九地重點修力波羅蜜多,十地重點修智波羅蜜多。
所以十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方便、愿、力、智。
三、見道位:見道即開悟,因為見到了眾生修行成佛的道路。從第七住,到初地的入地心(每一地又分入地心、住地心、滿地心三個階段)。又分真見道與相見道兩種。
1、真見道:第七住。開始真正見到了成佛的道路。開始下品轉(zhuǎn)識成智。
2、相見道:從第八住到初地的入地心。熏習(xí)百法名門,圓滿下品轉(zhuǎn)識成智。悟后起修,漸伏分段生死煩惱的現(xiàn)行,到了初地的入地心,則可伏煩惱如阿羅漢,就是說,不會再起分段生死煩惱的現(xiàn)行了,但分段生死煩惱的種子要到七地滿心時才徹底斷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