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二十一)
第六種、色,是眼根所對眼識所緣的境界。有顯色、形色、表色三類。顯色即青、黃、赤、白四種,是分明顯現的色相,所以名為顯色,是色的實體。形色即顯色積聚的分位差別的長、短、方、圓、粗、細、高、下、正、不正、光、影、明、暗、云、煙、塵、霧、迥色、空一影色等二十種有比較對待的形狀,所以名為形色。表色即有情的動作,是有所表示的,所以名為表色。這有取、舍、屈、伸、行、住、坐、臥八種。表色即顯形的差別業(yè)用,離開了顯形二色,并無別體。顯形表三類色,又各通妙、不妙、俱相違三種,這是從諸色的共有相上而建立的三種色間。《對法》說青等諸色,由六因建立:一相故、二安立故、三損益故,四作所依故、五作相故、六莊嚴故。如(表二十一):
前表是依《雜集論》第一卷說青等二十五色,由六因相配建立而列。即彼論中說顯色四、形色二十、表色一,共為二十五種,對于表色則未開說。若依《瑜伽師地論》第一卷兩說中的后一說法,則開顯色為十三種,即青等四色以外,加光等八種,及空一顯色為九,共青等四總為十三。開形為十種,即長短等。開表為八,即取舍等。為了對于表色明顯易知,故依《瑜伽》開表為八而列入表中。
第七、聲,是耳根所對,耳識所緣的境界,《對法論》說十一種聲:即可意、不可意、俱相違,因受大種、因不受大種、因俱大種,世所共成、成所引、遍計所執(zhí),圣言所攝、非圣言所攝。因受大種等三,是從能發(fā)聲的因上顯其差別。受是執(zhí)受,是有情的名稱,非執(zhí)受是無情的名稱,具是通有情無情兩種。執(zhí)是攝持義,受是領覺義。心法是能執(zhí)受,色法是所執(zhí)受。由心法攝持的色法,在領納受境的時候能生起苦樂感覺的大種為因發(fā)出來的聲音,是為執(zhí)受大種因聲;如兩手相擊、說話歌唱等的聲音。沒有心法執(zhí)受的色法為因發(fā)出來的聲音,是為非執(zhí)受大種因聲:如樹林流水等聲音。由有執(zhí)受的大種和沒有執(zhí)受的大種同時起用而發(fā)出來的聲音,是為俱大種因聲:如用手擊鼓相桌等的聲音。這聲的分類多少,《五蘊論》、《顯揚圣教論》、《瑜伽師地論》、《雜集論》各有不同?!段逄N論》唯說因受等三。《顯揚》第一說聲有九:可意等三、手擊、扣弦、世俗、養(yǎng)命、宣法、谷響?!惰べぁ返谝徽f有三類:初有十八,即螺、鼓、舞、歌、樂、戲、女、男、風林等,明了、不明了、有義、無義、下中上、江河等,斗爭、喧雜、受持演說、論議決擇。次類有三,即因受等。后類有三,即可意等?!秾Ψā氛f十一聲更以五種因相配顯示其差別,這里依《對法》所說列表:(見表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