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有四種,即顯色、形色、表色、無表色。其中只有顯色是色的實體。
1、顯色:就是顏色,眼識所了別的只有顯色。佛教里說的顯色,粗說只有四種,即青、黃、赤、白;細說則還有明、暗等。
2、形色:是顯色集聚的分位差別,必須比較才能了知,所以是意識了別的對象,因為只有意識有比較的功能。如長、短、方、圓、粗、細、高、下、正、不正等。
3、表色:指有所表示的動作,是顯色、形色的差別業(yè)用。如取、舍、屈、伸、行、住、坐、臥等。
4、無表色:則是顯色、形色二種色,或再加表色共三種色所顯示出來的綜合效應,內涵,或某種韻味,如美麗、丑陋、宏偉、輝煌等。
死的定義,就是身壞命終。在佛教里,死的指標,既不以停止呼吸、停止心跳為標準,也不以觀察不到腦電波為標準,而是以身體冷透為標準。為什么?說明第八識已經(jīng)不再持身了,已經(jīng)完全離開身體了,身體已經(jīng)成了死尸了。
那么,在正死位,此世的身體已經(jīng)不能用了,而中陰身還沒有全部生起,七、八兩個識是如何運作的呢?第八識是一個被動心體,如果沒有第七識,它就獨住于自己的境界中,那就是無余涅盤。如果與第七識在一起,第七識是發(fā)布指令者,而第八識則是執(zhí)行指令者。
第七識發(fā)布指令,有三種情況。
一、在眠熟無夢、二無心定(即無想定和滅盡定)三種情況下,因有正常的五根身故,第八識接受第七識剎那剎那要監(jiān)察一切、了解有無重大變化的決定,憑借五扶塵根接觸外五塵,顯現(xiàn)外五塵上有變動或無變動之外法塵,第七識便依此法塵監(jiān)察一切,了解有無重大變化。如果沒有重大變化,就剎那剎那做繼續(xù)睡覺或繼續(xù)入定的決定,如果發(fā)現(xiàn)了重大變化,出于保護生命的本能,第七識就會作出要了解這個重大變化的決定。但它自身沒有了解重大變化具體情況的本事,因為它只能和五別境心所的慧心所相應,其慧昧劣。第八識了別第七識的決定后,就會流注第六識的種子,種子變現(xiàn)行,第六識就可以幫助第七識進行具體的了別,再根據(jù)具體情況作出相應的決定。
第七識獨自運作的時候雖然昧劣,但當它有第六識配合的時候,它對第六識所提供情報的審察,及其根據(jù)此審查和它具有的俱生我執(zhí)的習氣來作決定,就變得極其敏捷。
二、在悶絕(由于種種原因而喪失了任何知覺)時,由于五勝義根的集合體(大腦)被麻醉或受傷,第八識或無法藉勝義根而現(xiàn)內六塵,或雖現(xiàn)殘缺、模糊的內六塵而六識無法正常出生,所以第七識雖然一再作決定要出生六識,仍無可能,只能依于求生的習氣不斷作恢復根身的決定,等待麻藥力量逐漸消退,或配合第八識盡可能地修復受傷的部分。
三、正死位有突然死亡和正常死亡兩種。
突然死亡:如出交通事故,被槍擊,被砍頭等,根身立刻壞死或身首異處,內外五根不復能用,法塵突然不現(xiàn),第七識立即審察到身體已經(jīng)的確不能用了,就作決定舍身,并根據(jù)其俱生我執(zhí)(生生世世連續(xù)不斷的自我執(zhí)著)的習氣作決定出生中陰身;第八識執(zhí)行指令,實時流注中陰身色法四大種以及六識種,中陰身及其六識便得以出生。
正常死亡:如自然老死、因病去世等,第七識根據(jù)法塵的衰變逐漸了解到身體越來越不好用了,最后法塵不再出現(xiàn)了,身體真的不能用了,終于決定舍身并出生中陰身。第八識執(zhí)行指令,便一分一分地從根身中退出,退出一分,中陰身就出生一分,身體就冷一分,全部退出以后,中陰身也就全部成就了,身體便很快冷透了。中陰身一旦成就,就具足十八界,開始了最多四十九天的中陰生命的歷程。
正死位與六識斷滅的其它四種情況(眠熟無夢、悶絕、無想定、滅盡定)的最大不同,就是五扶塵根和五勝義根都壞了,不能現(xiàn)起外內六塵。但是第七識,第八識都還在運作,他們是根據(jù)什么來運作的呢?我們知道,第七識的一個特點,就是審察法塵有無重大變化。當法塵不再出現(xiàn)的時候,第七識就知道根身不能用了,就會決定舍身和出生中陰身。至于中陰身在正死位大約八個小時中七、八兩個識如何運作的詳細情況,那是地上菩薩修學種智的內容,我們不敢妄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