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av高清波多野结衣,亚洲国产成人福利精品,最新中文AV岛国无码免费播放,色欲aⅴ 无码

佛教基本知識

人天行果

第一節(jié)? 行

一、皈依三寶

(一)皈依的意義

學佛必從受三皈依起,三皈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受了三皈依,就是佛教徒,若不受三皈依,雖然研究佛教的典籍,但仍不能算是佛教徒,故學佛的入門,以受三皈依為根本。如《演道俗業(yè)經(jīng)》中給孤獨長者問佛:‘初學道者,始以何志?佛言:先習五戒,自皈于三。何謂五戒?一曰慈心,恩仁不殺。二曰清廉,節(jié)用不盜。三曰貞良,鮮潔不染。四曰篤信,性和不欺。五曰要達,志明不亂。何謂三自皈?一曰皈佛,無上正真。二日皈法,以自御心。三曰皈眾,圣眾之中,所以廣大,猶如大海,靡所不包?!帧洞蟪死砣ち_密經(jīng)皈依三寶品》中,如來答彌勒菩薩的問話也說:‘若欲求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涅槃者,應當皈依佛法僧?!?/p>

皈依是什么意義呢?皈是皈投,皈向;依是依托,依止;皈投三寶,以三寶為依托,是名為皈依。在所皈的境——三寶方面來說,皈依即救護義。如《大毗婆沙論》三十四卷說:‘救護義是皈依義……諸有皈依佛法僧寶,不破學處,不犯律儀,不違法制,便能救護。彼破學處,毀犯律儀,違越法制,雖皈依三寶而不為救護。’學佛的人,為了解脫三惡趣的怖畏,和流轉(zhuǎn)生死的痛苦,皈依三寶,仰求救護,就必須以佛為師,以法為藥,以僧為友,好好的學習佛陀,奉行教法,親近僧眾,就能得到救護。否則,如《毗婆沙論》所說,是不能得到救護的。

(二)所皈依境的選擇

甲、五處觀察

所皈依境,就是皈依的處所。所皈依境既然是我們發(fā)心皈投依靠的處所,那我們就必須慎重的選擇,觀察它是否可以作為我們真正的皈依處。否則,若是一個三業(yè)不凈,有諸過失的人,他自救之不暇,我們以他為皈投依靠,那是永遠也不會得到真實的好處的?!惰べ煹卣摗妨木碚f,選擇皈依處,應當從五方面去觀察,如彼論說:‘謂由五處觀察所皈,乃可皈依:一、由身業(yè)清凈故;二、由語業(yè)清凈故;三、由意業(yè)清凈故;四、于諸有情起大悲故;五、由成就無上法故。’三業(yè)不清凈的人,必有過失;沒有大悲心的人,必有偏私;沒有成就無上法的人,于自利利他就不能究竟圓滿。故不符合這五種觀察條件的人,我們就決不應該皈依他。

依據(jù)經(jīng)論中說,只有諸佛如來才經(jīng)得起這五方面的觀察,因為在如來具有的十八不共佛法中,說如來的三業(yè),皆以智為導首,隨智慧行,所以三業(yè)清凈。就是如來的現(xiàn)行身業(yè),在一切時間,一切處所,皆是妙善清凈,勿須覆藏。為所化有情說正法時,現(xiàn)種種勝相,調(diào)伏眾生,能以勝力折伏攝受一切徒眾,是為如來身業(yè)清凈。如來一切意業(yè),與智俱轉(zhuǎn),入大眾中,生起清凈心為大眾說法,除滅眾生的無明煩惱,是為意業(yè)清凈。又說如來具足大悲,于一切眾生,平等化度,于任何一個眾生,未有不簡擇了知而暫時棄舍者,故如來究竟不舍有情。如《攝大乘論》贊如來利樂有情的大悲頌說:‘晝夜常六返,觀一切世間,與大悲相應,利樂意皈禮?!讹@揚圣教論》卷四說:‘如來大悲者,謂如來悲,由四種因緣,說名大悲:一、依上一切種妙善清凈轉(zhuǎn)依,所作成就故;二、長時修習所得故;三、妙善清凈智所引故;四、緣極深固種種堅牢一切相苦境界故?!嗳纭惰べ煹卣摗匪氖木?、《雜集論》十四卷等廣說如來具有不共大悲的意義及顯示如來成就最極清凈的一切種妙智。如《顯揚圣教論》第四卷說:‘一切種妙智者,謂證得如來最極清凈智斷故;謂于染污清凈二法,一切種數(shù)相差別中,無礙智性,及彼相應等持諸心心所法,又復如來住無漏界,為作一切有清所作事故,于十方士,示佛生有,現(xiàn)身言說,心有所行,有所宣說,成等正覺,轉(zhuǎn)妙法輪,入大寂滅,無礙智性,及彼相應等持諸心心所法,是亦名為一切種妙智?!酥T佛世尊,沒有任何人證得一切種智,故亦無成就無上法者。如上所說,唯諸佛如來經(jīng)得起五法觀察,可以作我們的真正皈依處。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4日 下午8:05
下一篇 2024年5月14日 下午8:07

相關推薦

  • 放生應注意的幾點事項

    一.不得分別大小貴賤 一味追求放生之數(shù)量或大小,而對某些眾生遠離慈心。如見兩盆魚,心想若放這盆軀體小的眾生,則價錢和數(shù)量要比放那盆軀體大的合算?;蛩季S買一大堆田螺的錢,還不夠買一只…

    佛學知識 2024年10月29日
  • 業(yè)力與輪回(一)

      一、業(yè)的定義 古印度語稱為竭摩,梵語(Karma),巴利文(Kamma),中文翻譯為‘業(yè)’。業(yè)有三種含義:一者、造作;二者、行動;三者、做事。在佛陀未出世之前的古印度…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二十九) 丁、行蘊 在五十一個心所中,除去受想兩個心所之外,其余相應的心所法和不相應行法,總集起來,都是行蘊所攝。行有遷流、造作兩義:遷流義通一切有為法,一切有為法皆念念不住的…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 邪淫非常折福折壽

    自古道“萬惡淫為首”,很多人很困惑:淫真的那么可怕嗎?難道淫比殺人、放火、搶銀行還更可惡?況且“性”乃人之天性,為什么要去壓抑甚至泯滅它呢? 其實,“萬惡淫為首”的淫,通常指的是邪…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1日
  • 地藏經(jīng)基本知識

    (4)聞法樂意 聽聞正法時,對于說法師和所說正法,有清凈正確的想念外,還必須澄清自己的心念,發(fā)起純正的聞法、意樂,即應該以無雜染心,無散亂心,去聽聞正法。 如《瑜伽師地論》三十八卷…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四) 二、十二處 十二處:即眼處、色處、耳處、聲處、鼻處、香處、舌處、味處、身處、觸處、意處、法處。眼、耳、鼻、舌、耳、意為六根處,色、聲、香、味、觸、法為六境處。眼等五處…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佛法知識

    關于第七識: 第七識名叫末那識,在十八界中,叫意根。 十八界:即六根、六塵、六識。 六根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六塵是: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 六識…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業(yè)力與輪回(三)

    六、業(yè)的自性: 佛法中所講的‘緣起性空’是最講究的法。這句話之意是:一切法都是眾因緣在生滅,它的本性不可得,起行本空,沒有自性,不是永恒存在,是無償?shù)?,這是萬法的實相,就是空相。這…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觀世音菩薩(二)

    《二》觀世音菩薩的出典 現(xiàn)在我們再從藏經(jīng)中檢閱關于說到觀世音菩薩的許多資料。釋尊化世之際,在各大乘經(jīng)中,說到諸大菩薩之處極多,就以佛在靈鷲山的法華會上,便有八萬多位大菩薩,重要的也…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佛法知識

    耳識八緣:因為生起耳識不需要光明緣。 鼻識、舌識、身識七緣:因為既不需要光明,也不需要空間距離。嗅感細胞必須直接觸到香塵;味蕾必須直接觸到味塵;身體必須直接觸到觸塵。 意識五緣:除…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發(fā)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